睡前故事《一切要求繁多的国王》
“盖章!盖章盖章盖章!!”“盖章盖章盖章!!!”
S国国王从早朝到梦里,永远有盖不完的章等着他。就连梦里的太阳月亮也是他的章子,红戳(chuō)戳地盖满奏折(zhé)呢。这样下来,S国就有了许多规定。
好多年过去了,史官们把这些苛刻的规定编成了厚厚的大书:《关于走路的一千零一个规定》《关于咳嗽的一万零一个规定》……
每天,国王一早朝就打着哈欠批阅能把他埋起来的奏折。
国王这样事无巨细地盖章,就连大臣们也要按他颁(bān)布的规章处理国家大事。大臣们一边翻阅典籍,一边盖章!
“尊敬的陛下,大宛国使者来报,战事告急,盖了章的文书必须尽早送回!”一天,大宛国因为邻国进犯,想请求S国国王派兵援助,以解燃眉之急。大宛国使者骑着汗血宝马,日夜兼程,几乎把马累得骨折,才好不容易来到S国。偏偏大宛国使者来得不巧,在他的前面已经有好多别国的使者排着黑压压的队等候盖章。
一天,两天……
这些长龙般等候盖章的使者,有的干脆日夜守候在宫殿外面。
大宛国使者,左等右等不见侍者来报。这个急啊,他寝食难安,大宛国国王每日飞鸽传书来催促结果。
要是章子再不盖下,大宛国必将沦(lún)陷。
没办法,大宛国使者还是每天站在殿外等候消息。
皇宫的殿外等候盖章的队伍好长好长,每天的队伍只见增加不见减少。
急!急急急!
一来二去,这些等候在宫殿外面的使者,在无聊的等待中逐渐熟悉,成了朋友。他们叽叽咕咕小声议论各自来访的任务。
大宛国使者的任务甚是艰巨,他的任务可是关系到整个大宛国的生死存亡啊!大宛国使者越想越急,越想越绝望,加上旅途劳累,这几天又在殿外日夜守候没有合眼,没有吃饭,“咚”的一声,大宛国使者便晕倒在队伍里。
“啊,快叫御医呀!”
各国使者着急地呼喊起来。
不一会儿,两个宫廷侍者抬着一大摞(luò)的典籍来了,翻阅一通后,他们根据典籍里对待外国使者的规定做完检查,才把大宛国使者抬进御医院。
还好,经过御医复杂的检查后,大宛国使者并没有大碍。
醒来后的大宛国使者顾不上穿*,就光着脚丫,一路狂奔,来到殿外等候。
万万没有想到,当大宛国使者要回到他原来排队的位置时,来了两个魁梧(kuí wu)的士兵,架起他就走。
“放开我!放开我!我有急事要国王盖章。我可是站在我刚排队的位置啊……”
“哼,根据《关于排队的八百八十个规定》,你因为各种原因离开队伍后,就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要重新排队……”
两个带刀侍卫,不管大宛国使者如何呼天抢地,架起他就一路疾走,来到午门外面。
大宛国使者望着看不到头的队伍,再瞧瞧自己竟然是队伍的最后一个,便急火攻心,翻起白眼,“咚”的一声又晕倒在地。
唉,接下来,又走来两个侍者,抱着典籍查阅……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宛国战事如何?我想够悬的。
不知过了多少年,老国王去世了,王子成了新的国王。
新国王继位后,就废除了许多的规章制度。臣民们感觉如获新生,但没过多久,问题又来了。适应了以前按规章办事的臣民,少了许多麻烦的规定后,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
这可怎么办呢?新国王失眠啦。呵呵,不知道,他读没读过,老国王的《关于失眠的一百零一个规定》呢……
拓展阅读
1、卡拉多斯奇遇记睡前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太平洋最偏僻的地方,有一个美丽如画的群岛--卡拉多斯,又名颠倒国。由于与世隔绝,几乎没有知道它。
有一次,航海家汤姆·爱罗斯带领他的船队,去太平洋上远航探险。一路上,他从一片大海驶向另一片大海,从一座岛屿驶向另一座岛屿,费尽了千辛万苦,似乎迷失了方向。
终于有一天,他眼前出现了一座浮塔,上写六个大字--“您迎欢国倒颠”,他乍一看,愣住了,随后联想到颠倒国的传说,果然分毫不差。应该读“颠倒国欢迎您”,汤姆船长又惊又喜,心想:既然有浮塔,那离港湾一定不远。
果然,向前行驶不到半个时辰,船队就抵达了卡拉多斯港。汤姆船长补充了给养,带领船员上岸休整。刚进客栈,他就吓了一大跳,脚下踩的居然是天花板,还要时刻当心别踩到电灯,头顶则是地板。真令人难以想象,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一天饭后,汤姆去逛街。忽然内急,四处张望不见厕所的影子,可把他急坏了。幸亏看见一个指示牌,说是东行230米就有厕所。他三步并作两步,往东飞奔而去。可是,到了两、三百米的地方,却看到一群人排着队在买面包,还交口称赞面包好吃。
一位老者看见他困惑不已,指点他说指示牌的方向都是反的。汤姆感激不尽,转身便跑,闪电般地冲进男厕所。抬头一看,不禁惊出一身尿。只见一群女生在所谓的男厕所里用惊诧的目光望着他,吓得都叫不出来了,汤姆更是如此。僵持了大约半分钟,“色狼!色狼!”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可怜的汤姆手足无措,涨红了脸,尴尬极了。他后来才打听清楚,原来颠倒国是男人进女厕所,女人进男厕所的。
没过几天,卡拉多斯王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由大名鼎鼎的德里克班长检阅(在颠倒国,班长是最大的军官)。可是让所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阅兵刚开始,就出了大问题。因为颠倒国凡举行重大活动,车辆总是要倒着开,这样司机就很难发现车后下方的情况,阅兵车在过桥时被石头撞破了轮胎,车油也漏了,被迫抛锚,德里克也摔了一跤。
几经波折,折腾了很久,备用的阅兵车才赶到,火冒三丈的德里克班长才勉强忍着一肚子的气,开始继续阅兵。可以想象,电视机前的观众有多少已经关了电视,又有多少在唉声叹气,更别提现场的部队了。
海上阅兵式开始了,汤姆瞪大了眼睛,想要看看卡拉多斯王国的战船和战舰。道道火光中,只见一只只形状古怪的“怪物”顶着千层海浪,缓缓驶来(当然是倒着开的),发出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后面拖着长达几十米的洁白浪花——这就是“怪物”的尾巴。汤姆船长好生奇怪,仔细一看后,深深吸了口气,自言自语道: “这些怪东西原来是船啊!一定没错,你看,上面还写着‘号1斯多拉卡’这六个大字,一看就知道是颠倒国产的。我航海一生,阅船无数,也算是个见多识广的航海家,可从来也没见过这种怪船。说它是普通船翻了个底朝天是再恰当不过了。”
休整时间很快结束了,汤姆的船队在引导员的指挥下,倒退着驶离了卡拉多斯港。汤姆在航海图上精心标明了卡拉多斯的方位,打算以后再来访问颠倒国。
遗憾的是,他此后再也没能找到这个神奇的颠倒世界,虽然他的航海图向来以精确著称。
2、一箭双雕的故事成语故事睡前故事
出处: 《北史·长孙及传》 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及,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馒,遂一发双贯焉。
释义: “雕”,一种凶猛的大鸟。发一枚箭就射中两只大鸟。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故事: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子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玉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实晟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3、一叶障目的故事成语故事睡前故事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他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也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
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4、一叶障目的故事成语故事睡前故事
出处 《欧冠子·天则》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释义“障”,即蔽。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的真实情况以及主流和本质。
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来一 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他决心一片一片试验。于是,他举起一片树叶,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得见我吗?”“看得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见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看得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厌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5、一箭双雕的故事成语故事睡前故事
长孙晟(shèng)字季晟,是南北朝北周时洛阳人。他聪敏过人,又有军事学识和本领,特别善于射箭。所以,十八岁时就当了一名禁卫东宫的武官。
那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的首领摄图和北周互派使节往来。为了炫耀各自的实力,双方都选派有勇有智的人充当使者,但傲慢的摄图对北周派来的使者大都瞧不起。
有一年,北周的皇帝为了进一步安定突厥,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酒过三巡,按照突厥的习惯要比武助兴。摄图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支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彩。摄图见到长孙晟这一番本领后,一改往日对北周使者的轻蔑态度,竟要求宇文神庆将长孙晟留下来。宇文神庆答应了摄图的请求,长孙晟就这样留在了突厥。
一年过去了,摄图还是让长孙晟继续跟随在自己身边,不让他回北周,而且摄图每次出猎,总要长孙晟陪同。
一天,摄图在毡帐前看见空中有两只大雕盘旋着,正在争夺一块肉。他很有兴致地喊来长孙晟,并叫人拿两枝箭递给长孙晟,命令他把两只雕射下来。长孙晟接过箭,迅速翻身上马飞驰而去。他渐渐离大雕的位置很近了,只见他拉弓搭箭,认准目标一箭射去,竟射穿了两只大雕*膛!两只大雕顿时串在一起掉落下来。
长孙晟一箭双雕的高超箭术,博得了在场的突厥士兵的连声喝彩,摄图也异常高兴,他下令重赏长孙晟,并要求部下向长孙晟学习箭术。
后来,杨坚夺取北周**,建立了隋朝。突厥及其他少数民族国家趁机进攻隋朝,为北周复仇。这时,长孙晟已回到隋朝。他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武以及对突厥内部情况的了解,帮助杨坚多次打退了突厥的进犯。
长孙晟有四儿一女。儿子长孙无忌为唐朝贞观时期的名臣。长孙晟的小女儿,后来嫁给了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这人便是着名的长孙皇后。——《北史·长孙晟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