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柳宗元诗词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注释】:
①篱落:篱笆。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②庭际:院落边。疏麻:麻名。屈原《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王逸注:“疏麻,神麻也。”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方:正。寂历:寂静。
③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机杼:指织布机。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④里胥(xū):乡村小吏。事:备办。
⑤峻:严厉。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文字:指文书。督责:督促,责备。
⑥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⑦公门:官府。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鞭朴:鞭打。恣(zì):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得血肉模糊。
⑧可惜:可怜。
⑨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在此岁:在这个时候。踵前迹:指踏着前人的足迹。这两句是写农民听了里胥的话之后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是说就要缴纳秋赋了,农民们生怕跟东乡一样,遭到鞭打。
【译文】: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赏析】: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着“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优良传统。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仅对民众的实际生活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在感情上得以和普通劳动者交流和交融。《田家》第二首通过具体的催租场景描写,极其形象地刻画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可怜状况和胥吏的狰狞面目。
诗歌的前四句描写的是一幅傍晚时农人交谈的图景。篱笆、庭院、秋虫、疏麻、人家。农人们劳动了一天,傍晚时分相聚一起交谈,一幅多么恬静的农家生活图景!可是,“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这就是农人们交谈的话题。那么,“秋虫鸣”、“方寂历”就不是农家的恬静的生活图景,而是一幅“聊就空舍眠”的冷清、凄凉、死寂的可悲情景,这里再次出现了“空”字和“尽”字,同样强烈地传达出农民心中的无限辛酸。已经到了“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的地步,但“里胥夜经过”,还要“鸡黍事筵席”。“夜经过”三字看来写得漫不经心,却正好说明了里胥们的**扰已成惯例,毫不使人感到意外;“事筵席”三字同样深刻揭示了里胥们平日的作威作福,以及农民对他们又恨又怕的心理。足见官吏凶残的嘴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官吏的憎恨之情。
“各言长官峻”以下八句,全都是里胥到来以后,对农民的训话。这些来催租的里胥,假借官长的威风,对农民进行威胁敲诈:东乡交租时,只因车子陷入泥潭出不来,延误了些交租的时辰,官府一点也不宽恕,把他们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你们如果不按时交租,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摆在农民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你们赶快准备好秋税,到时免得皮肉受苦。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这结尾的两句表面上看是里胥“规劝”农民,如果不按时交税,就难免重蹈东乡的覆辙,不像“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那样凶悍,他们是在吃了农民的酒饭以后拐着弯儿用胁迫的语言来吓唬农民。农民在听了里胥的话以后,两股战战,不能自持。唐德宗时,开始实行夏秋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在六月交毕,秋税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农民们在担心自己也会受到像东乡人一样的遭遇:“鞭朴恣狼藉”,“肌肤真可惜”。
在写法上,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简洁勾勒出邻里交谈时的情景和里胥催租时的凶残嘴脸,并用暗示和照应的手法,把农民交尽赋税以后“聊就空舍眠”那种一贫如洗的“秋虫鸣”、“方寂历”的可悲情景和里胥借官长的威风恐吓和敲诈农民的凶残嘴脸毫无遮掩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官吏凶残嘴脸的极大憎恶,创造了自盛唐李、杜以后,别开生面、高简闲谈的一派诗风。
拓展阅读
1、柳宗元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1、知识能力:
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虚词“而”、“也”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发挥想象,再现美文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理想。
【课时安排】
2课时(连上)。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提示两个问题:
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二、探究问题一
1、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⑴ 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⑵ 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① 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② 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2、柳永诗词《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永诗词《蝶恋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伫倚危楼风细细,(2)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对酒当歌,(5)强乐还无味。(6)衣带渐宽终不悔,(7)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早自修带读《雨霖铃》时,突然觉得柳永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在黑板上写到“孤独柳七”不知因何写下了这几个字。后来我想,或许是感慨于“白衣卿相”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的人生,亦或被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断肠词句而深深触动,亦或被他那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精神所折服,亦或被他那旷世才情、千古风流所吸引。
总之,这五个字如同刀劈斧刻般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怎么也抹不去,怎么也忘不掉。一次次拿起笔,一次次在惆怅和叹息中让自己的思绪化作满天飞舞的云彩,就是无法写下自己想要的文字。或许,我们的确离得太远,不只是时空,关键是才情和性情。这一次,我再次拿起了笔,不为别的,只为了却心中的一份情,亦或一分牵挂,一分跨越千年的牵挂。
很久很久了,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幅图画,夕阳西下,垂柳依依,小河边一艘孤舟,一位白衣白帽的书生,准备登船远行,在夕阳下被拉长的身影好像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是的,昨夜还是卿卿我我,恩爱无限,今朝却要离开爱人独自出发,更加之前路茫茫,前途渺渺,怎能不让人魂牵梦绕、孤苦寂寥!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经历了多少这样的生离死别,特别是他这样的性情中人,还有比这更让他备受摧残和折磨的吗?
我们都知道柳永在仕途的不得意,“奉旨填词”,“白衣卿相”,其实,即便给他一个*显位,他又如何能够在浮沉的宦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呢?他是一个讲感情和良知的人,他的感情和良知在宦海的计谋和厚黑中,如同一叶小舟试图在暴风骤雨中舞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注定只会被吞噬,注定只会*入深渊。冷眼看看几千年的宦海风云,有良知的人又有几个落得了福寿双全?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想在宦海中混,要么,似狗一般的媚上欺下;要么,用一腔热血在“帝王的家谱”上换来几句轻描淡写的美誉。其实,还是不能逃脱做狗的命运。特别是在*黑暗的世道,要做人就不要入仕途,入仕途就先当狗做鬼。柳永,会做狗吗?会做鬼吗?或许,他会*,但他永远不会做狗、做鬼。因此,注定了他在仕途上的孤独。事实上,当他称作“白衣卿相”的时候,是他向黑暗的世道发出最强有力的挑战,也宣告了自己和宦海的彻底决裂。在屈辱的在宦海中春风得意和在孤独的漂泊中坚守人格,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但是,很显然他是一个幸福的孤独者。
我们可以想象,几千红颜为一个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情人而泣而舞,看着他安息,送他去另外一个世界,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又是怎样的一个人间奇迹?柳永,他是真男人,真英雄。在他的眼里,所有的女人都如水般的美丽和柔弱,他把爱恋和柔情毫无保留的展示给世人,奉献给他的红颜知己。不管出身,不管做什么,在他眼里,女人就是女人,需要的是男人的爱护和怜惜。他尽所能去做了,去爱了,爱的真实,爱的彻底,也爱出了一个流芳千古的风流才子。但是,正因为他爱的太多,他才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爱!我想,这不是他的错,只是一个美丽的悲剧。就他的`才情,就他对爱的深刻理解,又有谁真的懂得他的爱呢?他注定不会有爱人,因为,他的爱是超世俗的,是属于一个特定环境下一个寂寞的天才才有的爱!读读他那些痛彻骨髓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够了够了,一个不懂真情的人又如何能写出这些激起共鸣的千古绝唱。他是懂的真爱的人,也是想拥有真爱的人,只是,造化弄人,天才多孤独!柳永也不例外。可是,正是他的孤独,才造就了他如同奇葩般的艳丽华章!毫无疑问,他是幸运的孤独者。
一个绝世的天才,一个在污浊昏暗的现实中用特立独行来彰显自己清白和良知的天才,他的苦,他的乐,他的情,他的爱,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惊天地、泣**的华丽乐章!为柳永喝彩,为柳永祈祷,喝彩他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灵魂和精神,祈祷他再来人世不再孤独!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及作者出处诗词赏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示儿》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注释】
1、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2、北定:向北方平定。
3、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4、乃翁:你的父亲;也表示老人。
【译文】
我本来以为,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望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