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7-21 21:13:44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 之景,二句点出 。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

1.回望 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 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拓展阅读

1、田家郑獬的文翻译 郑獬《道旁稚子》的赏析

稚儿怕寒床下啼,骭①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

①骭(g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骭(g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选注》中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

1.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3分)

2.这蕴含了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简要分析。(4分)

3. 歌第四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选注》中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5分)

4. 从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歌最后写“百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简要分析。(6分)

参***:

1.稚子形象:瘦弱、饥寒交迫。(2分)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用稚子和凫鹜、百鸟做对比,凫鹜肥稚子,鸟有毛而人无衣,突出了稚子的悲惨处境。(2分)

2. 体现了人对饥寒交迫的稚儿的深切同情,如“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一体现了使人对稚子的深深怜惜;对统治阶层的愤恨之情,如“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一是对统治阶层只知掠夺、罔顾百姓生死行径的控诉。

3.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放在中也与“不如”不搭配;(2分,意思对即可)“肥”字不仅符合意,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连凫鹜胖都没有),更好地表现了歌的主。(3分,能出“符合意”1分,解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2分)

4.从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2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歌的批判性。(4分。出“反衬”“对比”等,给1分;分析1分;出“羡慕鸟、人不如鸟”等1分;出“批判性”1分)

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歌的批判性。

2、《虞美人》全《虞美人》赏析

[]蒋春霖①

水晶帘卷澄浓雾,夜静凉生树。病来身似瘦梧桐,觉道一枝一叶怕秋风。

银潢②何日销兵气?剑指寒星碎。遥凭南斗③望京,忘却满身露在天涯。

[注释]①蒋春霖,晚词人。曾亲历咸丰间兵事,漂泊江淮间,多感伤之作;②银潢:银河。化自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③南斗:即斗宿,南斗六星。

(1)“病来”二表意生动哀婉,堪称神来之笔,请赏析。(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分)

参***

(1)“病来”二人以梧桐自比,(1分)通风中梧桐萧索枯瘦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病后憔悴之态,(1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漂泊之苦和乱离之痛。(1分)

(2)①战乱平息的渴望;②山河破碎的悲愤;③对**京城的思念,对朝廷的忠情;④漂泊天涯的愁苦。(一点1分,任3点即可满分)

《水云楼词》中,此最为悲愤。词人亲历战乱,漂泊江淮间,心境悲凉已极。“病来”二刻画乱离之感,不尽曲江之悲。片二激愤感人,结二温柔敦厚。人以梧桐自比,把自己病后憔悴的形态生动地描绘出来,抒发了作者的漂泊之苦和乱离之痛。“银潢何日销兵气”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平息的渴望;“剑指寒星碎”一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悲愤;“遥凭南斗望京”一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的思念和对朝廷的忠情;“忘却满盛露在天涯”一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愁苦。

3、甫《简析

《月圆》是甫于大历元年秋季流离于夔州时所写,全从头到尾一直在描写月亮,随着不同的角度,意境深远开阔却凉冷寂,表达了人在直面明月时的孤寂以对于遥远亲信的真挚思念。

文的大意,孤零零挂在天上的圆月正好对着我的陋舍,月光映在江上激起粼粼波光,又再反射到房门外闪闪跳动。绵延浮动的金色江波在时刻不停地保持跳动,床上的席子也被月光照得更加炫彩柔美。秋天的深夜里高高悬起一轮明月,照射着人烟稀疏的幽深山林,夜空中月光如雪般皎洁,繁星寥寥。免不了想到此时此刻,家中的松树正是开得茂盛之时,仿佛还能闻到家乡的桂花香。在这么明亮纯净的夜里,唯独希望能够与千万里天涯之外的亲人们共沐这美好的月色。

甫的这《月圆》,联从天上的月亮、江上的月波以门外的月光等多个不同的视角,通描写圆月本身的明亮以月光照映衬得其它事物闪闪跳动,从而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的圆月。而颔联写的是,起初在楼上眺望江中月光,后又从江波转写照进屋里的月色。颈联中,人的视角又从屋中回到了外面,再次仰望天空中的明月。最后的尾联中,人通眼前的月光遥想到远隔千里的亲人们,表示了十分渴望与其团聚一同赏月的意愿。甫在这中流露出独自赏月的孤单,并通遥远的月亮来寄托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4、其基本介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江东。

照这也是其代表作,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徒然变色。(千,朗朗上口)

说明:五言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可能没有七好发挥,五的好来得要比七少很多。其中,李白、王维人是历代评论家公认的五圣手。经典的五还有:李白《独坐敬亭山》《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王维《画》《鹿柴》《竹里馆》《杂·君自故乡来》、甫《八阵图》《(其一)》、白居易《问刘十九》、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贾岛《寻隐者不遇》、卢纶《塞下曲(其二和其三)》、张祜《何满子》、胡令能《小儿垂钓》、孟浩然《宿建德江》等。

5、谁更愉快短文

晨,林中谁最快乐? 是可爱的小鸟, 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晨,林中谁最活跃? 是机灵的小鸟, 扑棱棱,飞来飞去, 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是“红领巾”来放鸟巢。

崭新的木牌上写着:“请爱护小鸟!” 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 1.超级模仿秀。

(照样子,写词语) 叽叽喳喳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内容回

(1)晨,林中谁最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晨,林中谁最活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晨,林中谁来得最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 1.快快乐乐 明明白白 开开心心 变来变去旦恭测枷爻磺诧委超莲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不唯一) 2.(1)可爱的小鸟。

(2)机灵的小鸟。

(3)“红领巾”。

(意思对即可)

点击查看更多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6793.html

热门阅读

  1. 成都极地海洋馆导游词范文
  2. 清洁卫生的劳务输入协议书
  3. 描写秋天美景的经典诗句
  4. 经典腊八节祝福语
  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
  6. 2019的新年祝福语
  7. 2019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8. 七夕情人节的甜蜜祝福短信
  9. 小袋鼠种花的睡前故事
  10. 小学生暑假计划范文
  11. 勇敢的月季花随笔
  12. 201年514玫瑰情人节手机短信祝福语
  13. 除夕夜快乐祝福语精选
  14. 游击队长请医生美文
  15. 欢乐过春节手抄报资料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