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1 21:13:44

《题西林壁》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九课《题西林壁》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效果察

不同。

拓展阅读

1、小《和时间赛跑》

1、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摘抄中含义深刻的句,并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

3、理解课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珍惜时间,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课,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了解作者,师生共同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习目标:

初读课,认识生字,读顺章,大体了解章内容。

一导入

板书课,猜猜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

2、指名读课,疏通句。

3、初步回答课后问,了解章的大体内容。

4、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时的困惑。

习书写本课生字。

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较窄长。

“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些。

生练习书写。

三课后作业。读课,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习目标:

1、朗读课,初步把握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3、将收集的关于惜时的格言警句、谚诗词等进行交流,培养生相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研读课

1、师和生交流,导入新课的习。

2、师生读课,老师读(1—4)自然段,指名3位同接着读完。其他同认真听,体会。

3、请同说说读了这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4、课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重点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

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生在此基础上,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气练习读,反馈。

6、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

7、重点习第八自然段:

指名读第8段,体会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

指导朗读:

A有的——有的——有的——

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样读?

8、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

9、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一定也是感慨颇多,请同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10、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

揽镜、流沙河

偶然揽镜瞧一瞧,啊,我怎么老了!我也知道人会变老的,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

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我心里觉得好笑。

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他们也会笑我唠叨。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生命的烛光别无谓消耗。

11、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诗词)

12、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

二、小练笔

把你想说的这些话,用并列的够段方式,写下来。

2、小《和时间赛跑》

1、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初步把握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

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生从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生对这一问有所感悟,是本习的重点。

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习的难点。

重点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同们,你们喜欢谜吗?有哪些谜?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整体感知

师:请同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大意。我们知道,贵有疑,读了这篇课,你能提出哪些问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师**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重点探究

师:同们提出的问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呢。那这些问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

(生读书,师与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

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生写,师**,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习,你知道了什么?(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美的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的作者写这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3、《古诗词三首》四年级

一: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了解内容,体会课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 ,理解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目,说说你从目上了解到了什么?(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言。

五:引导自《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

2:小组内交流,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情境,理解课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习,运用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画出来。

5小组交流习成果。

6全班交流;师点拨指导。

7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点击查看更多《题西林壁》优秀语文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6788.html

热门阅读

  1. 生日祝福语有趣搞笑
  2. 经典正能量的语录
  3. 读纹身的女人美文
  4. 热爱祖国的发言稿
  5. 小班第一学期英语计划
  6. 大学生酒店服务员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 有关描写三峡景色的优美诗句
  8. 有关圣诞节温馨祝福语
  9. 小学实习教师顶岗实习报告
  10. 看开一点美文
  11. 体育教育专业个人自荐信范文
  12. 2018护理实习报告怎么写
  13. 答辩感言范文
  14.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范文
  15. 幼儿园大班月计划模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