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8 16:19:20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录音机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启发谈活,揭题设疑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2、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

(4)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读课文

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说说攀、瘦、鞋、吁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写好瘦,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学生看清字形。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6、作业

(1)读好课文。

(2)抄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2、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读。

②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

③出示学生找出的关于险峰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峰这么险,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心情你能体会到吗?试着读一读。

⑤小结。

(2)精读第二段。

①指名读。

②读读有关扫路人清扫地面的语句。体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什么感觉。

③出示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由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④小结。

(3)精读第三段。

①指名读,感知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读4~7小节。

a.你认为连起来朗读,对比感受,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c.感情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8~12小节。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

Ⅰ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充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Ⅱ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c.感情朗读。

④小结板书。

3、朗读课文

4、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

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②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③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③交流评价。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教后感:

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朗读为突破口,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地读书活动上,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精神风貌。

拓展阅读

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品读词句,感受的高和险,以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 学重难点:

1、学习章通过写景、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物品质的写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字理解,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唤起感知。

1、回顾:对有什么印象?(提名)

2、谈话入题。

二、感受的高、险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

2、7自然段,用“——”画出中描写的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如何将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2.学生默读课,自读自画自悟,师巡回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3.抽生交流读书情况,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展示的图片

5.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

6.再次朗读中描写的句子,体会的高、险。 过渡:如此迷的景色,作者却无意欣赏,却对一位普通的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老吧。

三、感受老的自信与豁达

1、看看课哪几句话写?他是个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相关句子后,交流并指导朗读)

2、“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从颇有节奏‘哗——哗——哗——’的声音,可以看出老身体很健朗。

你体会到了老的什么特点? (最先吸引我的是老时的“哗——哗——”声,作者是运用了“未见其,先闻其声”的笔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3、“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帚清面。”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老的什么特点?

(“褪色”、“运动鞋”还是“精瘦”,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老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话,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多么恰当!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老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老的什么特点?

作者把老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的热情写活了!

5、(1)“不累,不累,我每早晨上山,傍晚下山,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

生活在美丽的山中,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生活。他仿佛就是这山中的一员。他已经与武夷山的融为一体,以苦为乐,热爱生活,即使自己到了70岁高龄,依然对乐此不彼,悠然自在。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老的什么特点?

6、“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大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终年在山上被晒得黝黑,说明工作辛苦,但他眼睛炯炯有神说明了他不怕累,对这项工作是乐此不疲。

7、作者猜老60岁了,但没想到老已经70岁了,这说明老在山上,锻炼了身体,可谓是身心俱佳,心态年轻,所以看上去也年轻了。

8、“‘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朗声大笑。”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老的什么特点?

9、师小结: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四、总结课

,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貌不惊,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老看似普通,但他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心里。海明威有篇小说叫《老与海》,本篇课的题目可以改为《老与山》。我们要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最后,请每个小朋友写一句名言。写感受,写体会,写想法。要写得响当当,用一句话,写上自己的名字。

五、布置作业 仿照作者的方法写一篇写章。

美、高、险

热情、自信、豁达,乐观,敬业

2、

第二课时

青铜峡市陈袁滩小学

吴立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的敬佩之情。

2、通过对课的朗读品味,体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的老是一个怎样的”。

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体会中老话语中所蕴含的生哲理。 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1 、今,我们继续走进15

2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板书)是武夷山著名的旅胜地,又高又险,登上顶无限美景尽收眼底。

3、既然是一个风景区,可是我们的作家章武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个“(板书)”的身上,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却写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加点)这是为什么呢? 二 研读感悟

(一)走近老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从课中寻找答。自由读课边读边用“——”画出描写外貌的句子。(学生默读课,画有关句子)

1、找到了吗?谁来读读看。(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帚清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节约、俭朴、老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 (2)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指导朗读)

2、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样一位老呢?(听到声)课是怎样描写声的?

(出示)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1)从这段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老的身体健康、精神十足?)(2)从哪儿读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颇有节奏” 、 “一声比一声分明”)

(3)是的, 未见其,先闻其声。这样的侧面描写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干劲十足的老。让我们一起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好不好?(齐读)

(二)小屋茶情

过渡:声吸引了作者,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老那飘满茶香的小屋。

(出示) 老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老热情好客

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 ;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的热情和温暖读出来。(齐读)

(三)走进老

过渡:那么作者和老进行了怎样的心灵沟通呢?请大家找一找中老的语言,用波浪线画出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学生画,交流)

(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早晨上山,傍晚下山,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 从老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不觉得累 )

2 同学们,你们觉得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师觉得比一般的更累,你们同意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出示)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立地的,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每都要一级一级上去,再一级一级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哪些词语让你感到累?(顶立地、九百多级、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

却步、半途而废)(在课中点出词语)

(2)我们来比赛读读看,看谁能让老师听了也抽口气。 指名读。齐读。

3、你还可以从哪儿感受到? (出示)——武夷山第一险。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心里好不得意。

(1)说说为什么得意?(因为高、险)(板书:险)

过渡:面对如此险峻的,能爬上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边爬一边,该有多累呀! 可老却觉得——(指读:不累不累)

为什么呢?

(2)(相机引读:)他——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3)是呀,老把自己喜欢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觉得累。写为的就是反衬工作的辛苦啊。 (带着喜欢的感情读。)

(4)所以老说得——?(板书: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 能轻松悠闲地读一读老的话吗?(指导朗读)指名读。

过渡:老还说了什么?

(出示) 老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的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1 、 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呢?(老舍不得走、这儿的生活环境好。)

2、 这样的生活老当然会舍不得。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空气,爱这儿的一切。所以老会说得那么——(悠然)。谁能悠然地读一读老的话吗?(指导朗读)指名读。

3、 这儿的大自然是多么令神往啊!老在这儿过的简直就是老*的生活呀! 让我们一起把老*的悠然自得读出来好吗?(齐读)

(1) 我被老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是对老的祝福啊,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出示: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过渡:老怎么说的?

“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朗声大笑。

(2) 是的,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长寿命。 这是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板书: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他相信自己,我们还有什么不相信呢!

(3) 让我们读出老的自信和豁达来! 齐读

三、道合一

引读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学生交流:笑声留在作者心里。 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心里。 ……)

四、小练笔:

要求:对这样的一位老,我们敬佩之余,一定还有很多的感慨。请把你心中的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写感受,写体会,写想法。

小结:同学们,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惊动了一对宿鸟,鸟儿都舍不得离开这美丽的地方,又悄悄落回原处。何况老呢。这鸟儿不就像是老嘛!

五、拓展:想想30年后两再相见的情景续写课。 板书

反衬

朴实、健康、自信

外貌、语言

豁达乐观、工作认真、热爱大自然

无私奉献

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抓住物描写,通过朗读、质疑,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的险、高,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物的语言感悟课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2、体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第二课时

一、 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是武夷山第一险。(板书: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险 九百多

客: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上认识了一位,(板书:)这位老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敢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读

—1—

二、学习第

二、三两段。

1、默读课,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在中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物外貌、语言、神态的语句。

2、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体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为什么?

3、学生边汇报,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1)课中有两处物外貌描写,谁能找出来。 交流,出示: A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帚清面。 B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指名读,指导随读学生朗读。 讨论:你对老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朴实、坚持劳动、慈祥、有精神) 齐读,注意加点的词。 仿写:进行班级物素描。 写一写,猜一猜。

(2)找出物语言描写: A“不累,不累,我每„„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刚才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老不觉得累?”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果你是老,你觉得累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你认为老累不累?从中找证据。

根据回答板书: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一级级

上山

下山

轻松自在

应该感到累,可是老为什么不觉得累呢?(因为老爱自己的

—2—

工作,与大山之间的感情很深。) 指名把第6小节与第七小节进行对照朗读体会。 指导朗读。师生进行比赛。 B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 齐读。 如果你是老,已经70岁了,还愿意每如此劳累,继续下去吗?为什么老舍不得走呢? (在老的眼中,他的生活十分美好)(引读)你们向往老的这种生活吗?老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怎样把老的“悠然”读出来。

读、指名读、齐读。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也觉得这位老实在是舍不得离开。(板书:离不开)

3、“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朗声大笑。 齐读。这是老回答我的话,30年后他们能再见吗?为什么这样说。 (我相信老能再过30年,老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也坚信自己能再过30年。) 说这句话时,老充满了自信,谁能用自信能活到一百岁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4.现在,你认为这位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呢?(板书:自信、开朗)

5.结识了这样一位自信、开朗、豁达的老,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作者对老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的精神所折服。) 齐读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这笑声能一直伴随作者到住地呢? (老亲近自然,热爱工作的精神留在作者心里。) 谁能把最后一句话改一改, 使它更加意味深长。 (一直伴随我一生;一直回荡在我的心中)

6. 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课

—3—

1、学了这篇课,你对“”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章描写了的险峻这对表现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3、完成填空:

多媒体显示多媒体显示多媒体显示多媒体显示::::本讲述了一位老已有(

)岁,他每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作者从内心(

)他。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物外貌的方法。

⑴课

3、8小节都有老外貌的描写,请认真读一读。

⑵学习中这一方法练说一个你熟悉的同学。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

2、作者通过抓住物的外貌、语言特点,用简洁的笔墨,准确勾画出了的形象。请你也写一个片段,抓住物的特点,准确勾画出身边的一位同学的形象。

—4—

4、

一、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重点:

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课中写景对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五、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我们要一起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六、学过程: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主要写什么?

3、理清章脉络。

这篇课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

第一段(第

1、2节):武夷山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的交谈中,感受到老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是一座怎样的奇?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5、章怎样来写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

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作者攀登上了顶,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

) 瘦(

) 鞋(

眉(

) 慈(

) 宿(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生齐读)

提问:这篇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导学生弄清课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物的形象。这样的学思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物形象。

过渡:是一个怎样的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提示:从课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是一位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对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是武夷山的第一险,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生读:“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览了武夷山,()登上,饱览了的无限风光,()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

4、学生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很有创造性。不仅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而且理解了课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全

作者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写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物特点。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

2、老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点击查看更多《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1796.html

热门阅读

  1. 描写冬天场景的句子
  2. 9真挚教师节精选祝福语
  3. 爱在时代广场读后感
  4. 高中生名著摘抄
  5. 我在不装的圈子里快乐地生活演讲稿
  6. 能干的小手中班活动教案
  7. 感恩教师节的诗歌
  8. 绿色施工项目环保承诺书
  9. 传统文化风筝手抄报
  10. 国际志愿者日工作实施计划
  11. 2018年除夕之夜作文400字
  12. 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学设计
  13. 拒绝句号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14. 有关缘分的心情随笔
  15. 幼儿园优秀教师发展计划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