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0 14:38:55

一年级语文下册《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课前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

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4、自读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5、读第3自然段。

⑴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⑵ 磁悬浮列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列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上海也有)

⑶ 朗读领会。

6、自读第4、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⑴ 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⑵ 爸爸还说了什么?

⑶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拓展阅读

1、部编版小

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第期的习,已经有了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拼音巩固率般,音序清晰,这为本的音序查字法打了基础。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二、材分析

三、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拼音字母表》,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结合上和生活实际了解课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

(4)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言的优美。

(7)认识课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气。

3、口交际

(1)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交际。

四、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措施:

1、字理识字。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声较容易为生理解,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的《日月水》《日月明》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

2、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生在生活中识字。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激发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春夏秋冬》《猜字谜》。

(二)阅读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

3、重视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生选择好的读物。

(三)口交际

1、重视创情境,使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交际。

2、重视日常中的口交际活动。

2、部编版小

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使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科书成为生喜爱的“本”

5、体现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目标

1、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着自己识,这是生识字不竭的动力。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言的优美。

4、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边读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定要背来。还要鼓励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四、重难点

1、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逐步掌握些识字方法,培养初步的识字能力。

2、认识400个常用字,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

3、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提高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充分利用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生的习兴趣。

3、倡导合作习。采用多种方式活动,加强同间的交流与合作,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习。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让生在习的过程中不仅会,还要会,及时让生总结习方法,培养生爱习、乐习的兴趣。

4、提倡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生用自己喜欢、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生互相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识字竞赛、书写展示、会、朗诵比赛等,使生在日常生活中、用

7、重视基本功的培养。生处于入的启蒙阶段,良好的习习惯的培养,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3、四

材分析

材的基本结构

材分组编排。全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课例、词盘点、园地四大部分。

每个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展示台”“成”等栏目。

(二)目标

1.识字写字

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识200个字,会写220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初步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初步会默读。能对课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理解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般用法。 积累课中的优美词、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3、习作

留心周围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8次左右。

4.口交际

能用普通话交谈认真倾听;能简要转述;能向人请,与人商讨;能具体生动地讲述,努力用言打动人;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情分析:

大部分同上课思维比较活跃,积极举手发言,但也存在生思想容易开小差的状况。经提醒后,会有短时间的改善。书写习惯有所改进,但仍存在较随意的生。个别生作业拖拉现象也有较大的改进。

习作写话,要养成生搜索素材、积累素材的习惯,培养认真检查所写的话的习惯,把每句话写清楚,写通顺。

三、措施:

)识字、写字

生通过前三习,已经具有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生自自查,师可在生自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

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过程中,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生找找,抄抄,不断丰富词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等方式,检查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二)阅读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中最重要,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生读书,让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阅读的重点。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生能切实地默读课,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生得到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生都经历这样的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读懂,并有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生。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两个例子,再让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时要注意这个特点,定要让每个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言。

对于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生积累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言的习惯。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从具体课的实际出发,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引向课外进行观察,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还可以进行读写结合的小练笔。

(三)口交际

进行口交际,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交际,就需要师创情境,或引导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如果能捕捉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四)习作

要提高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生经常练笔。结合课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材中已经作了些安排。但是,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兴趣,让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注重引导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语文下册《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c.cn/articles/228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