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力则学文的弟子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0 14:38:55

有余力则学文的弟子规故事

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都可以做到了,有多余的时间,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内涵,充实自己。

“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人的学问,应该随着阅历的丰富,随着人生的历炼,相对的要提升才对。做学问如此,做人也是要如此,外在与内在都要同时的进步才可以。

纸上谈兵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这个故事说明只照搬兵书,凭书本知识夸夸其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大器晚成的故事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

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这个故事说明一定要坚定自己有能力,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对自己要有自重自爱之心。不能随便抛弃自己,放弃自己。要自己尊重自己,就要珍爱自己,珍爱自己就能自立自强。

布袋诗人的故事

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总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或予以引用,或启发思维,终成一位出色诗人 。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七岁就能即席赋诗。据说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李贺经常是天没破晓就出门,他身上背个布袋,骑着小毛驴,到处游历,观察生活。每当触景生情或想到好的句子,就随手记在纸上,然后放入布袋。等晚上回到家中,就点上灯,把布袋里的纸条全部取出来,然后把零散的诗句加工成一篇篇完整的诗。

这个故事说明知识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不断的进取,充实和完善自己,事业才有可能成功。

拓展阅读

1、的小600字

聪明的两个关于。其一,不断更换的“警示牌”某小区绿地,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草坪,立了一块警示牌,上书:“禁止践踏草坪!”语言简洁明了,无人不懂,无人不晓,可惜,无效。于是改用婉转语,写道:“小草依依,践踏何忍”,虽看似触动人心,但没过多久,依然失效。最后,工作人员不得已而采用“欺骗之术”,警告:“草坪下电线!”什么,电线!可不敢再踩了――可惜,后因一顽童误入草坪安然无恙而再次失效。

曰:制度,难矣!

其二,如何分粥

某甲乙丙丁戊,个个贪心吝啬。生怕别人多占一分自己损失一毫。五人要平分一锅粥,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种方案,任君选一,方案一:从五人中选一名大家认为最公道的人主持分粥;方案二:从别处找个人来分粥;方案三:每人轮一次,最后商议而定;方案四:选一个人分粥,另一人监督;方案五:选一人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后拿粥。

曰:方案五,甚妙!

如此关于在生活中可谓数不胜数。社会需要秩序和协作,而秩序需要维护,协作亦需的保障,劝说教育人们遵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定一套行之效的,让人们“不得不”自觉遵守,这样既可以维护秩序,又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分粥方案五,难道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经典吗?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阐述了权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道理。推广到制度,是否可以理解为制定者与被制约者之间的平衡制约呢?

任何一种精彩的,无不体现“公平地制约”。违反者能够受到相应的制裁――此为公平;掌握权者无法公为私用――此亦为公平,只这样的才真正担负起赋予它的使命。

曰:社会,多一些聪明的

2、读《雷锋的感作1300字小六年级作

今天,我怀着迫切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雷锋的》,吃完精神食粮的我不禁心血澎湃,对雷锋叔叔的敬意也随之增长,天下竟这样善良无私的人,真是令我意想不到呀! 雷锋叔叔是湖南长沙人。他于1949年参加了儿童团,担任儿童团团长。1954年雷锋叔叔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初期,雷锋在该乡人民*通信员,后被转移到望城*当*,这也是雷锋叔叔第一次被评为工作模范。

1957年2月8日,雷锋叔叔加入了中国*主义共青团,他曾经参加过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并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雷锋叔叔于1960年参军并加入中国*,他被分到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

1962年8月15日,雷锋叔叔在辽宁省抚顺市,就在路面指挥别的**的军车倒车期间,被晒衣服被用的方木杆击中头部,导致颅骨损伤及脑机能障碍逝世,年仅22岁。国防部于1963年1月7日命名雷锋叔叔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习”。国务院总理*也题词为“向雷锋**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精神,公而忘私的*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题词为“习雷锋,做毛**的好战士”。从此开始了*内外、全国各族人民习雷锋叔叔的热潮,雷锋叔叔的乡湖南长沙和雷锋的牺牲地抚顺于1960年代中后期分别建起了“雷锋纪念馆”以缅怀和纪念这位英雄。他的牺牲换来了无数的“活雷锋”的出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多“雷锋”。他们无私的去帮助别人,从每件小做起:在*上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坐,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帮助社区义务打扫卫生等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小都体现着他们的无私与善良。我也曾看过这些感人的画面,我认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每一位救护人员都是当之无愧的“活雷锋”。XX年5月12日,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间,美丽的汶川就化为了一片废墟,到处是断垣残壁,每个地区的通讯都中断了。那里到处呈现着死亡的气息,震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到处危机四伏。乘坐着飞机前来支援的救护人员们带着“一方难,八方支援”的信念赶来,没飞机场,飞机无法降落,他们每一个人携着勇敢背着降落伞一个个跳下飞机,迎着死神的拥抱落向这片废墟。许多救援人员来到汶川时已是深夜,他们焦急万分,顾不上休息,打着手电筒赶向受灾的房屋,警犬们忠心耿耿得跟着他们一起冲进摇摇欲坠的房屋,没挖土机,他们坚持用手奋斗,干着艰苦的重活。救护人员牺牲了,战友们匆匆将他埋葬,化悲痛为量,顶替他完成使命。他们昼夜在前线奋斗着,他们仿佛都是钢铁铸成的战士们,一次次出入随时都可能坍塌的房屋,救出里面的受灾群众;又一次次躲过震的威胁;他们一个个齐心协将楼板锤开,凿开。受伤了,草草包扎一下便再上救人的前线,军民一条心,大家都出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连警犬也是义无反顾的冒着死神的威胁,冲进废墟中寻找生命的气息,它们也是灵性的,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一个个感人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这舍己为人的精神才是人类的可贵之处,这里涌现出多少个“活雷锋”。这使死气沉沉的汶川充满了重建的希望,才使中华民族又一次渡过了难关!

少年强国强,我们青少年只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才是国家的真正的希望,这才能让国家充满美好的希望。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习雷锋叔叔那舍己为人,无私,善良的美好品质。

3、的小600字

“没,不成方圆,”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其实是社会的总管家,如果没他,世界将是一片混乱;如果没他,会多少人会因而丧命;如果没他,同和老师还能够像今天一样遵守,教活动能条不紊吗?如果我们不遵守,那么世界还会如此的美丽吗?

大家都应该遵守交通,人与车各行其道才会安全序,但些人爱酒后驾车,只因一时贪杯,却换来了家人的眼泪和自己的痛苦。还些人爱开快车,又是绿灯只剩下2,3秒的时间就直冲过去,轻者倍罚款,重者的出车祸,的丧命,的坐牢,如果不遵守交通,是多么可怕呀!

社会的中生">小生也,在校见到老师要问好,课上,发言要举手;课,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应允许后再进;大会发言要严肃,发言结束要鼓掌对到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尊重帮助残疾人……

相处也,同之间要互相尊重,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在校园生活了,同之间要相互尊重一个不懂尊重别人的人,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在校园生活里,同之间朝夕相处,友好气氛,互爱的精神和和睦的关系,不但对习十分重要,而且对每个人的人格成长和心灵健康也十分重要。

玩游戏也需要,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如果玩藏猫猫抓住了某人,而他硬说没,让别人重新开始的话,那这种游戏还算公平吗?这种游戏玩起来是多么无聊啊!

和老师也需要遵守,不能给老师取外号或直呼其名,古语说的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也就是说,老师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是必须无条件的尊敬的,请大家想一想:上的每一点进步,哪一点不渗透着老师的点点心血呢?

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为了让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我们遵循,我们遵守法律,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点击查看更多有余力则学文的弟子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c.cn/articles/2284.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