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昧道美文

发布时间: 2025-07-10 14:38:55

舌尖上的徽州昧道美文

来到黄山,人们不可能不关注徽菜,它已是徽文化里一项重要的代表。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由于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说起徽菜,有一个大师级别的人物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徽菜大师叶新伟。因2012年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中,他作为徽菜代表厨师做了臭鳜鱼和刀板香,观众不仅记住了这位徽菜大师,更是对臭鳜鱼和刀板香这两道地道的徽菜垂涎欲滴。

夜幕下,徽州味道的两层小楼在灯笼的照亮下格外夺目,屋顶写着“舌尖上的中国——徽州味道’几个字。餐厅的电视里,正在播出着对叶新伟大师的采访。

徽菜的特点是“重油、重色、重味”,但叶大师有他的理解,他说:重油并非油重,而是重视油的品质。重色,并非色重,而是重视菜肴的色彩。重味,并非味重,而是重视菜品的原汁原味。“功到味自出”始终是叶大师做人做事的理念,这“味”不仅仅是盐的味道,这味还是爱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更是时间沉淀出的徽州味道。

一个会做菜的厨师,不仅要会做菜,还要对菜的历史非常的了解。比如“刀板香”这道菜的由来,是因为古徽州当地人,一般在腊月杀猪,到来年三四月份,是竹笋最好的季节,早上去农忙的时候,切一大块的咸肉和新鲜的笋放在一起炖,经过三到四个小时,肉吸取了笋的鲜味,笋吸取了肉的咸味和香味。两种味道的融合,让这道菜的味道达到鲜香的极致。中午回来就把大块的肉放在刀板上,一家人边切边吃,所以就有了“刀板香”的由来。

说起毛豆腐和臭鳜鱼这两道菜,一些同行可能会觉得不以为然。其实就是这两个看似非常常见的徽菜,才能见证了大师深厚的功底。毛豆腐一定要趁热吃,外焦里嫩,涂上辣酱,轻轻地咬下去,脆脆地,然后里面是很松软、很细腻,香味在唇齿间回味。

叶大师腌渍的臭鳜鱼除了放盐不放任何的东西,剩下了的留给时间来处理,而似臭非臭是大师的腌渍标准。鳜鱼烧熟以后,成蒜瓣状,一片片的,味道非常独特,让人赞不绝口。似臭非臭是业内一个标准,就像太极一样,无形胜有形,无招胜有招,难怪人称大师为“叶问”。

拓展阅读

1、味作500字

龙虾耀武扬威地挥舞着大钳子,看着十分新鲜,但其味不过尔尔,只适合做干锅。而且只有蒜蓉味和香辣味两种,过于单一。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见过有人吃呛活虾,还见过有人吃醉虾的呢。所谓呛活虾,就是置一盆青虾,沾独有的调料,如瓜子般嗑而食之,据说放在嘴里还在动,一下子蹦进喉咙里,几至丧命。但食客们自有办法,把一杯黄酒洒在盆里,虾亦颓然醉倒,不再活蹦乱跳。

白虾与青虾还是青虾比较味,但水晶虾饼非白虾不可,要说做虾,属闽南馆子做得好,满满一盘清炒虾仁炒出来晶莹剔透,油光可鉴。食用时不放任何调料,原汁原味放进嘴里,满嘴鲜香,散开后再细细咀嚼,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受。闽人当擅治海鲜以独步天下。

别以为虾仁就可以代替新鲜虾,瞒不了知味儿的食客。因此,每次顾客进门时店小二便会扯着他那山东腔:“二爷,甭起虾蛮啊,虾蛮不信香。”(客官,不要吃虾仁了,虾仁不新鲜。)食客便心知肚明。

要说水晶虾饼,只有浙江的馆子有卖的,十分妙。将白虾剁成碎碎,用早已和好的面皮缚住虾仁,随即扔至锅中油炸。装至碟中,面皮晶莹剔透,可见其中虾仁蜷成问号状,入口外焦里嫩,一咬满口鲜汁,二吮,饼的醇厚,虾的鲜香,完地融为一体。

虾有千百种,吃法也各有千秋,各位客官,来点什么?

2、的浪费作700字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当前,餐桌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德,大家一起来向“的浪费”说“no”。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是倡议书所说的。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李绅的一句诗。这句是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告诉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德。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光盘行动。我身边的光盘行动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平时就很勤俭节约。每次吃饭后,盘子里都是干干净净的,不留一点剩菜剩饭,这就是所谓的光盘行动。有一次,我问爷爷奶奶,为什么每次我们都把饭吃的干干净净的。而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惊讶,他们说:“这是一种节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公益,如果我们减少一点点浪费就能拯救很多人。”

全世界饥饿人数超过10亿!全球平均每年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六秒钟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如果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浪费5%,就可以救活400万的饥民!。

明就餐,不仅仅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更是一种德的塑造,时尚的典范。其实“光盘行动”就在身边,如果你看寻找就能发现!让我们加入“光盘行动”中吧!节约食物,珍惜食物。最后问一句:今天你光盘了吗?

3、的浪费作900字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爱惜粮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大家不应该浪费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以前我总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可是自从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难民因饥饿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终饿死在街头那*的情景时,我才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学放学都有汽车接送……正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我才养成了不节约粮食的坏毛病。每次吃饭都会掉很多的饭粒,吃不完也觉得无所谓,爸爸妈妈批评我,我还找很多的理由来狡辩。想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改掉这个缺点,同时,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没有经历过苦难,就很难体会幸福的欢乐;没有经受过饥饿、寒冷,就难以感受到衣食无忧的幸运。我们的学生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饥饿,为此对他们来说,没有节约的概念。无形当中,造成了一些浪费。只有通过学校经常性的教育,通过一些故事,一些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爱惜粮食的重要。从会读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用于行动中。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做起,不倒剩菜剩饭,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爱惜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德。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供生产粮食的耕地并不多,而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被不断地蚕食。就全世界而言,粮食并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几亿人口因贫穷或自然灾害或战乱经受着饥饿。可以这么说: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滴做起。伙伴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不浪费、不摆阔,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节约是德,节约是责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粮,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4、的年味儿六年级作650字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这么说,可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时,饺子揭开了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的怎么样,春节的饺子就是餐桌的佳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味,馅儿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年夜饭,饺子馅总是韭菜猪肉馅的,韭菜青翠欲滴,年味与家的味,慢慢升华开来。猪肉是自己剁的,可以一粒粒清晰的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最完的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外婆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不知长辈们怎么想的,反正我是不太相信这种说法,但是素馅的饺子也的确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笋、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馅基本脱不了“这一套儿”,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味的馅儿。

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中浓郁的肉味儿,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我十分疑惑,有时素馅中也加些小虾仁儿,那还能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好生活的寄托罢了。

饺子皮颇有讲究,必须用死面,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清汤的味品相还是不错的,既有饺子皮的清淡,又有饺子馅儿的鲜,一碗饺子汤下肚,浑身热乎乎的,可舒服了!

吃饺子不能少了蒜,虽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的标准,但也称得是极致的味啊!

5、拒绝的浪费作700字

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出了一个食大国!人们都说中国是“的中国”,天下味尽可囊括。可谁又知,在这耀眼的光环之后,中国现在又在制造是“的浪费”。

暂且不说富人,现在就连普通老百姓在餐饮方面浪费问题也是极其严重的。

先说吃:许多人们去小餐馆吃饭,常常“死要面子,钱受罪”,把吃不完的饭菜丢弄在盘子内,而不打包带回家。还有亲朋好友的结婚酒席和农村的白事,大量的饭菜因顾客吃不完而倒掉,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

再说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的交迁,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物质生活,将不穿的衣物抛入垃圾筐中,不是因为衣服的破旧不堪而丢弃,而是满足他们“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标准”而丢弃。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式浪费”。

据统计,我国一年倒掉的食物约为两亿多吨,这个数字也正是英法德三个国家的人一年的食物。与此同时,全球每6秒就会有一个儿童因饥饿而死去,这是比H7N9*更可怕的杀手啊!这个“杀手”正悄悄地向往我们逼近。因此,网吹来了“光盘”一族的热潮。

2013年,北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一场历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光盘”行动。这场行动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些网友还用手机拍摄自己吃净的盘子和剩菜晒在自己的微博中并以此为荣。而国外也有着这样类似的饭店,顾客去吃饭,必须吃完,不然会在原来成本多加钱,反而给吃净盘子的顾客进行打折优惠,这大大减少了浪费的行为。

资产过亿的富翁们也践行着勤俭节约,如比尔盖茨、史主柱等名人,他们不因为拥有大量的财富而去浪费。我们提倡节约,杜绝浪费,并不只是嘴里喊的口号,而是要靠自身行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父母做的饭,吃完不剩;外出就餐点的菜,吃完不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从现在做起,遏制的浪费,刻不容缓!

点击查看更多舌尖上的徽州昧道美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c.cn/articles/2272.html

← 返回首页